紗線毛羽指數與成紗質量密切相關,是衡量紗線品質的主要指標之一。控制毛羽要注重原棉品質和配棉工藝,確保原料品質穩定一致,提高清梳聯的開松、除雜、混和和梳理效果,減少纖維損傷。精梳工序嚴格控制眼差,減少短絨含量,提高整體清除率。并條工序充分發揮自調勻整的作用,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。粗紗工序要加強粗紗伸長及張力的控制,適當提高捻系數。細紗要確保牽伸區內關鍵機件的運轉狀態,控制好紡紗三角區的形態,合理選配皮輥、皮圈、鋼領、鋼絲圈,控制好使用周期及使用效果,優化工藝設計,加強過程控制及工序把關。
一、毛羽的危害性
(1)毛羽分布不均勻、或者毛羽在織造中形成棉結,都會影響染色布外觀質量,甚至會形成橫檔疵點。在紡紗過程中,環錠細紗機錠子之間、絡紗機筒子之間紗線的毛羽分布都有差異,紗體外的毛羽比紗體內的纖維更容易染色,從而會造成坯布染色后出現色差而形成橫檔疵點。
(2)紗線毛羽會降低紗線外觀的光澤性,毛羽過多會影響正常上漿,造成織造過程中開口不清,緯紗飛行受阻,斷頭增加而造成停臺。毛羽數量和分布對布面質量和織物染色印花都有影響,而且還會造成織物起毛起球等問題。
(3)毛羽容易在下游各工序因摩擦而脫落,形成飛花,特別是3 mm以上的毛羽會嚴重影響后道的生產,影響紗線及最終產品的外觀、手感和使用性能。
在紗線的生產過程中,原棉的纖維長度、細度、成熟度、短絨率、雜質等都會影響毛羽數量,原棉纖維品質長度長成紗毛羽少,短絨含量高成紗毛羽多,成熟度好的纖維彈性好,韌性強,抗彎抗拉性能好,不易扭結,紡成的紗線相對毛羽少,而不成熟纖維彈性小,缺乏回挺力,易形成有害毛羽,因此要掌控好纖維的品質特性,合理配棉,均勻混棉,在控制毛羽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:
(1)纖維的抗扭剛度和抗彎剛度越大,將纖維扭曲的難度就越大,捻入紗體的纖維存在回彈現象,成紗毛羽會有所增加。
(2)纖維細度越細,紗線截面內的纖維根數會越多,纖維頭端外露也會增多,毛羽也有可能增加。
(3)雜質在紡紗過程中容易產生疵點,影響纖維的正常運行與伸直平行,使纖維露出紗體而產生毛羽。
(4)纖維成熟度好、長度整齊度好,含短絨率低,則單位長度內短纖維根數少,成紗毛羽會較少。
在日常生產中,應嚴格控制配棉質量和回花使用量,提高原料的一致性和穩定性。各工序毛羽的控制要點及防范措施
3.1 清梳
清梳聯要保持各機臺的完好狀態,合理設置工藝參數,盡量減少對纖維的刮擦,減少對纖維損傷,保持通道光滑、氣流通暢,在原棉含雜不高的情況下,盡量降低各部打手速度,放大各握持點的工藝隔距,避免在各聯鎖設備及通道中出現粘纏掛堵、積聚短絨等現象,避免氣流紊亂,盡量減少因打手、梳針狀態不良而產生的索絲,工藝設計中以柔和開松、強力排雜、快速轉移為主。
3.2 梳棉
合理選配錫林、道夫針布,保持各部位針布對纖維的抓取、握持能力,加大道夫齒深,增大容纖量,以利于纖維的伸直和轉移,避免因道夫轉移率過高導致的梳理不充分或道夫轉移率過低、纏繞錫林、反復搓轉而導致的棉結、短絨增加。要控制好生條定量,掌控好各部位的工藝轉速,錫林轉速不宜過高,避免纖維損傷。刺輥速度要考慮排雜和分解纖維,減輕錫林的分梳負荷,還要兼顧纖維順利向錫林轉移,適當增加蓋板速度,以利于排除短絨、減少結雜。各處隔距要符合漸進梳理的工藝要求。
3.3 精梳
一般情況下普梳紗要比精梳紗的毛羽多30-40%,要確保精梳設備性能,錫林、頂梳、毛刷等機件狀態要良好,各部工藝隔距符合設計要求和各眼工藝上機的一致性,減少眼差,加強三角區的氣流控制,風道負壓各眼均控制在100-130Pa,保證各眼吸棉風量的一致性,以利于有效排除棉條中的棉結和短絨。要保證鉗板握持效果,防止長纖維得不到有效控制而被錫林帶走形成落棉。適當增加落棉有利于減少毛羽、棉結,CFJC60支紗在不同落棉率時對細紗指標的影響見表1。
3.4 并條
并條工序要注意牽伸分配,提高纖維伸直度,條子及粗紗中纖維的內在結構是影響細紗條干不勻的內在因素,所以并條工序應以均勻混合、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度為重點。應通過優選試驗合理設置勻整死區長度和勻整放大倍數。頭并應盡可能消除纖維彎鉤,后區牽伸倍數應偏大掌握;二道則以提高條干均勻度為主,后區牽伸倍數不宜過大,牽伸倍數應集中在主牽伸區,以增強對浮游纖維的控制,對減少毛羽有利。
3.5 粗紗
改善粗紗中的纖維內在結構,嚴格控制粗紗伸長率、條干CV值和CVb,要根據粗紗定量、錠翼轉速、紡紗張力等來合理配置牽伸倍數、捻度系數、特征系數及每層厚度等工藝參數,保證里外排粗紗伸長率差異控制在1.2%以內,增加須條的緊密度,適當增加粗紗捻系數,總牽伸倍數偏小掌握,后區羅拉隔距偏大掌握,后區牽伸倍數偏小掌握,鉗口隔距中檔為佳,以加強對纖維的控制,使纖維變速點穩定而集中。加強設備狀態檢查,保證錠翼通道光滑,假捻器無掛花,確保羅拉隔距的一致性,防止羅拉、膠輥無彎曲跳動的情況,保證搖架壓力適宜、膠輥膠圈狀態良好、膠輥位置無歪斜,集合器開口適當,上下銷運行狀態良好、牽伸齒輪咬合適當、齒形帶無缺齒損壞等現象。
前紡各工序的棉條筒要光潔、無毛刺,精梳筒管無損壞,粗紗管表面狀態良好,卷繞時無偏心晃動現象,搬運時要防止造成須條表面起毛,影響產品質量。
3.6 細紗
3.6.1 細紗影響毛羽的兩個位置
細紗是產生毛羽最多的工序,細紗機對產生毛羽最有影響的兩個位置:
(1)加捻三角區。在這個區域所產生的毛羽占紗線毛羽的80%以上,許多毛羽在紗條離開前羅拉時就己存在,因此加強纖維在牽伸區的凝聚作用,減少牽伸對纖維的擴散作用,對減少毛羽很有利。
(2)鋼領、鋼絲圈卷捻區域。如果鋼領、鋼絲圈使用周期過長、鋼領與鋼絲圈不配套,會造成紗線張力不勻,特別在小紗到大紗時成紗張力變化大,不但會產生斷頭,還會造成毛羽增加。因此,要選用使用壽命長的鋼絲圈,延長穩定期,對穩定卷繞張力和改善毛羽指數有利。不同使用年限的鋼領對CFJC60英支紗線毛羽指數的影響見表2。
3.6.2 細紗控制毛羽的主要措施
(1)皮輥硬度、表面性能直接影響握持須條的能力,皮輥較軟時能夠減小浮游區長度,增加對鉗口的握持力,減小加捻三角區的寬度和長度,有效控制纖維,從而減少毛羽。
(2)前皮輥適當前移,使鉗口線前移,可以減小須條在前羅拉上的包圍弧,使加捻力矩更接近于前羅拉鉗口,從而縮小加捻三角區,也有助于減少毛羽。
(3)適當提高細紗捻系數有利于降低毛羽,但要考慮最后產品對細紗品質的要求,因為捻系數小時,纖維間的抱合力減弱,后工序加工中容易產生毛羽;而捻系數過大手感發硬,細紗產量降低。因此,必須在兼顧細紗品質及生產效率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細紗捻系數,以利于降低細紗毛羽。
(4)合理設置錠速。在紡紗特數和纖維細度一定的情況下,錠速高時紗線與鋼絲圈、導紗鉤的接觸壓力增加,摩擦力增大,纖維頭端容易從紗體中甩出而形成毛羽,因此在一定范圍內毛羽數量會隨著錠速的增加而增加。
(5)專件器材對成紗毛羽影響較大,如鋼領使用年限過長、圓整度平整度不良,跑道磨損有毛刺、凹凸不平;鋼領板不平或走動變形,上下運動不垂直;鋼絲圈與鋼領配合不良、鋼絲圈掛嵌花;導紗鉤表面不良,錠子、軸承磨損等,都會導致紗線毛羽增加。
(6)鋼絲圈過輕,氣圈磨碰隔紗板,鋼絲圈運轉不穩定;鋼絲圈太重,紡紗張力大,紗線與鋼絲圈的摩擦力增大,紗線容易與筒管頂端相摩擦。因此鋼絲圈過輕、過重都會使毛羽增加。
3.7 絡筒
在絡筒卷繞過程中,錐形筒子各點速度不一致,紗線與槽筒會產生摩擦位移現象,這是經絡筒后毛羽增加的主要因素,因此要合理選擇絡紗速度和絡紗張力,張力大紗線與機件間的摩擦力就會增加,毛羽也會相應增多,絡筒工序還要保持絡紗通道內的所有元件完好、光潔,盡量減小紗線在卷繞過程中的摩擦力。
3.8 溫濕度
車間溫濕度對毛羽的影響很大。車間濕度大,纖維柔軟,毛羽易卷入紗體,因此,在細紗,絡筒工序適當增加車間環境的濕度,有利于減少成紗毛羽。CFJC60英支紗在不同溫濕度條件下生產時的質量指標對比見表3。
3.9 產品防護
須條自身相互摩擦也會產生毛羽,如管紗或筒紗在退繞、運輸、儲存過程中相互摩擦也會產生毛羽。所以在粗紗細紗運輸裝卸過程中,要輕拿慢放,盡量減少表面碰傷現象,減少人為毛羽產生的現象。
四、結 語
控制紗線毛羽,要弄清毛羽形成旳機理和產生的規律,在紡紗流程中根據原料品質的變化,不斷優化工藝,保證各工序專件、器材應用效果,加強操作管控及工序質量把關,提高全員質量意識,確保成紗毛羽的穩定性。
|